耶稣瓜奈里的传说 Part3

2020-04-14
杨小洋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1740年以后,耶稣瓜奈里的艺术激情被毫无保留的释放了出来。那是一种近乎于疯癫的变革,甚至还充斥着许多极具幻想的因素。他不再专注于制作出精致的镶线亦或是优美的琴头,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了一次“实验”。其目的直接触及小提琴制造艺术的灵魂:丰富而玄妙的音色以及与之匹配的结构。耶稣瓜奈里不但要造出比阿玛蒂更强音量的小提琴。他更深的谋划则是对于斯特拉迪瓦里的挑战——创造出近乎于完美的G弦。(有些人认为,G弦是斯式提琴的软肋,甚至是缺憾。但这一观点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古代名琴过于概念化的理解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通常来讲,“变革”体现在耶稣瓜奈里那看似任性,却又经过精心设计与不断改良的音孔上:它们尺寸变得越来越大,进而演化和发展出了极具灵活性、供着效果奇佳的面板和独特的、看似厚重的背板。有一把名为“Vieuxtemps”制作于1741年的耶稣瓜奈里小提琴,是那些“艺术幻想”生动的例证。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那是来自于古代布雷西亚提琴风格的元素,两个上端音孔被刻意的放大;通过延展侧板的长度使琴型发生变化,琴身进而被延伸到了理想的长度:354mm。这些灵感显然来自于那个曾经足以和克莱蒙那竞争的城市。那些早已在灾难中逝去杰出制琴家,如嘎斯帕·达·萨洛以及马基尼的艺术元素为耶稣瓜奈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曾被瘟疫诅咒过得艺术品在耶稣瓜奈里的眼里是克莱蒙那提琴应该借鉴的榜样,是他推动变革的实物范例。于是,从1741年到1744年,真正的瓜奈里·德·耶稣小提琴诞生了。这四年的时间,也被称作他事业的黄金时代。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1年“Vieuxtemps”


耶稣瓜奈里的旋首在后期经过了从中期的演变后,有着明显的不同。中期瓜奈里的旋首风格结束于1740年(他的父亲与同年去世),而到了他艺术的后期,其工艺则展现出了相当的“随意性”:旋首的第二圈比较窄,突出的旋眼以及比较粗糙的倒棱。他的工艺显得“模棱两可”,虽然肯定存在那些初始的线条,但却很难找到。有时候,旋首的涡旋被“过分的收紧”(如1744年的“Leduc”)。有时,旋首的涡旋甚至被“很野蛮的拉开”(如1743年的“大炮”)。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4年“Leduc”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4年“Leduc”


虽然耶稣瓜奈里事业的后期只有短短的4年,但是这种“变革”的确让人惊讶。1742年以后,他将原来镶线附近的凹槽变得比较平缓,在琴角处留下比较陡的圆槽做为结束。接着,他完全改变了小提琴的轮廓线和琴板弧度起伏的关系。镶线和早期瓜奈里作品比较相似,都比较狭窄。嵌入时显得很急促,缺少耐心。他逐渐放弃遵循斯特拉迪瓦里对于镶线在琴角位置结束时的样式,而是倾向于将二者距离拉的更开。这一特点足以展示内模制琴的灵活性:琴角被延长,形状像一个小钩子,与琴角贴合的侧板部分比较短促,并不是仅仅跟随琴角的线条。后来,耶稣瓜奈里在背板上试验了厚度的极限:有时中心位置的厚度竟然超多6mm。


耶稣瓜奈里对于琴板结构实验的多样性是同时代的制琴师们望尘莫及的。厚度从极厚到极薄和与之匹配的琴板弧度:有些作品像布雷西亚提琴那样饱满。有些提琴则反其道为之,中心位置较高,越靠近边缘则越平缓。这里不难看出耶稣瓜奈里对于琴板结构更多可能性的诠释,他所追求结果甚至是每一块木料功能的极限。他不断的改变着音孔与琴边的距离,以拥有不同的音色。但他从没有抛弃古代克莱蒙那定位音孔的方法。在耶稣瓜奈里大部分的作品中,音孔的上翼总是以锐角线条结束,但是在1741年左右也是出现过比较典雅的、钝角线条的情况。如图:


1741年左右作品


1744年后期,音孔出现了奇特的变化:下翼的线条被制作的像硕大的船桨,高高翘起。如图:


1744年后期作品


耶稣瓜奈里的油漆在后期展现出丰富的个性,厚或薄,变幻无常。有时,他喜欢使用像斯特拉迪瓦里一样的、深沉的红色(如“大炮”1743和“Leduc”1744)。有时,他也使用如阿玛蒂一样的金黄色(如“Ole Bull”1744 )。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4年“Leduc”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4年“Leduc”


瓜奈里·德·耶稣 小提琴1744年“Leduc”


1744年之后,克莱蒙那永远失去了对于提琴制造产业的垄断。雅克布·斯泰纳的成功表明了精湛工艺的掌握不再局限于意大利。制作高品质提琴的大师陆续在几个意大利主要城市出现:在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和米兰。其他欧洲国家也拥有了杰出的制琴家。在克莱蒙那提琴制造师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耶稣瓜奈里去世后,他的作品和艺术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今天我们在研究领域的诸多缺失。他的艺术理念是对克莱蒙那制琴传统的突破与变革,瓜奈里家族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是今天都被制琴家们当做一种范本,任何人都无法忽略的是瓜奈里提琴在结构设计和音响功能方面的杰出实践,以及这一家族,特别是耶稣瓜奈里的贡献——提琴设计的极限。而耶稣瓜奈里承载的正是这个家族全部的兴衰:在辉煌之时戛然而止。


无从知晓耶稣瓜奈里在1744年是否已经处在一种绝望而窘迫的境地:疯癫的创作状态,窘迫的经济压力,日益衰退的健康状况。就这样,46岁的耶稣瓜奈里去世了。他没有子嗣,后来人中,只有贝尔贡齐家族沿袭了他的艺术路线。其中,米开朗基罗·贝尔贡齐是耶稣瓜奈里忠实的粉丝。通过观察一些风格较豪放的音孔可以明了贝尔贡齐家族与瓜奈里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许是他们预见了瓜式提琴在未来的价值而刻意模仿吧。1747年以后,米开朗基罗·贝尔贡齐成为了克莱蒙那提琴制造艺术的代言人,直到他1758年去世,制琴艺术的光环在这座城市里最终泯灭了。今天,我们对于那段往事有着太多的猜想和假设:如果,耶稣瓜奈里斯特拉迪瓦里一样长寿的话,克莱蒙那制琴艺术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艺术天才中年而逝,犹如划过艺术星空的流星,闪耀而短促。幸运的是,这位历史上最杰出制琴家在今天已被充分的肯定。真正的艺术天才绝不会被历史埋没,那些存世的艺术重器永远感动着后人。耶稣瓜奈里打破了传统的沉寂,犹如先知,预测了意大利提琴三百年的未来,是制琴艺术永恒的传说。



本文撰写 杨小洋

本文图片由英国Peter Biddolph琴行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猎琴人·名琴宝鉴,仅供参考、交流、学习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琴界网·曹氏提琴(中国)直营店

The direct store of QinJie·Scott Cao Violins


电话(Tel):020-36588181 / 66625380


手机(M/P):18127810723 陈老师(Miss. Chen) / 18676831118 陈老师(Mr. Chen)


网址(Web):https://www.stviolins.com


地址:广州番禺南村镇番禺大道北346号万利商业园B-403

Add:B-403, Wanli Business Park, No. 346, Panyu Avenue North, Nancun Town, Panyu, Guangzhou


来源:猎琴人 · 名琴宝鉴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