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B. Guadagnini violin 1751
has become the China's collection
极品瓜达尼尼小提琴,定居中国!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小提琴,
1751年制作于意大利米兰
名为“希尔,阿巴斯,西格曼”
2019年12月17日,一支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意涵的名贵小提琴被亚洲权威收藏机构——喻艺术基金会重金收藏。这是由意大利古代制琴巨匠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于1751年制作于意大利米兰、名为“希尔,阿巴斯,西格曼(ex Hill,ex Abas,Segelman)”的绝美小提琴。这件珍贵藏品落户中国为世界名琴收藏界所关注。目前,已经在苏黎世顺利完成交接事宜。这支超级名琴将强有力的提升大陆地区名琴收藏水平,是喻艺术基金会珍藏的又一艺术重器。
琴中瑰宝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1711-1786),被誉为自伟大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朱塞佩·瓜耐里·德尔·耶稣之后,意大利古代制琴艺术领域最杰出的制琴大师,其艺术造诣令后世高山仰止。这支制作于1751年的瓜达尼尼小提琴,在制琴大师的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和美学价值,并拥有完善且完好的保存状态,加之绝美出众的音质和音色,使之成为目前存世瓜达尼尼小提琴中非常难得的精品。
当代国际权威专家彼得·比多夫(Mr. Peter Diddulph)先生表示,“这把1751年的瓜达尼尼小提琴是他一生中见过的外观最美,品相最为完好的瓜达尼尼!在这位顶级意大利制琴大师的存世作品中极为罕见且极为珍贵! ”
关于瓜达尼尼小提琴是都灵时期的好,还是米兰时期的更佳,提琴鉴定专家、台湾奇美博物馆顾问钟岱廷先生有非常明确的意见表达。钟先生认为,“瓜达尼尼在这两个时期的精品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米兰时期的作品音质较密较甜、都灵时期音量宽大。”
瓜达尼尼1751年小提琴在历史上曾被多位顶级藏家、演奏家所珍视并精心保护。根据目前存世的文献表明,此琴最早于1925年被英国历史上最权威的提琴鉴定家阿尔弗莱德·E·希尔(1862-1940)所发现并为其开具证书。他盛赞到:“这把小提琴是该制作者最好时期的绝佳样本,同时拥有着极好的保存状态……”。确实,这把琴的保存状态几近理想:除了几乎没有裂纹,此琴还完好的保留着瓜达尼尼珍贵的漆面。1925年末至1928年,这把琴被带至纽约的鲁道夫·乌利兹公司,并在那里遇到了这把琴的新主人: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指挥家纳桑·阿巴斯(Nathan Abas,1896-1980)。
G.B 瓜达尼尼 1751年小提琴保留着瓜达尼尼珍贵的漆面
阿巴斯早年间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学习,19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皇家会堂管弦乐团首席。1917年5月30日,阿巴斯抵达纽约,在纽约音乐学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Music)教授小提琴。1927年建立了Abas弦乐四重奏(Abas String Quartet)。并出任Standard Oil交响乐团的指挥(Standard Oil Symphony Orchestra)。1929年成为旧金山歌剧协会首席(San Francisco Opera Association),在1931/32年音乐季中担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同时任教于旧金山音乐学院(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他的学生包括年轻的斯特恩(Isaac Stern),Cicely Edmunds、Arthur Bryon、Marilyn Doty和Nancy Ellsworth等人。1928年,阿巴斯从雷贝特·鲁利兹(R.Wurlitzer)那里购买了瓜达尼尼1751年小提琴,在此后的12年间朝夕相伴,成为美国音乐界一代宗师。
阿尔弗莱德·E·希尔(1862-1940)
1941年,这把琴通过鲁道夫·乌利兹公司再次回到了伦敦的W.E.希尔公司,并在同年转让给了著名收藏家弗莱德·哈德利(F.Hartley)。直到1948年,这把琴又通过W.E.希尔公司出售给了一位用毕生时间积累世界上最精美小提琴收藏的传奇人物:杰拉德·西格曼(Gerald Segelman,1899-1992)。从此开启了这把传世名琴与顶级收藏家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情缘。西格曼对于小提琴有着某种天赋的正确判断力,他收藏的每一把小提琴都堪称精品或极品。有趣的是,他每次将小提琴买回之后即不再向外界展示。这些琴被放置在西格曼家中的各个角落,银行和几处不常住的公寓里。显然,这支1751年的瓜达尼尼小提琴也不例外,它在西格曼的家中“沉睡了”整整44年!直到西格曼去世后才被外界所知。诚然,此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没有被使用对于音乐界来说是某种遗憾。但客观上,这把琴却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亦如著名的“弥赛亚”小提琴一样,因为不被使用而完整的保存了它的初始风貌。
1992年7月,这位隐居已久的93岁富翁杰拉德·西格曼在伦敦逝世。他的离世正如同他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神秘存在一样,受到各种猜测。他是一位奥地利犹太人移民,在两次大战期间以影院和咖啡厅的连锁生意获得财富。然而在他去世之时,却没有任何公告或媒体的讣告。他没有子嗣也没有亲近的朋友,只有一些远亲来参加他简单的葬礼。有些人甚至到他去世之后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在苏富比、邦瀚斯、佳士得等拍卖行,一些人惊奇地发现,这位参加了几乎所有小提琴拍卖的、消瘦的、身着破旧西装的男人,“黑人先生(Mr.Black)”是一位世界顶级的、最重要的弦乐器收藏家!
杰拉德·西格曼(Gerald Segelman,1899-1992)
多年来,“黑人先生”始终是被无止境的闲言碎语所围绕的对象。他阴郁而又节俭,人们常看到他在伦敦中心的Berwick Street市场附近跛着步子走路,手里拿着装着便宜果蔬的塑料袋。而在他人生最后的几年里他几乎在轮椅上度过。他惯于隐藏自己到了一种偏执的境界,他把他的金融交易记录改成各种密码...... 据说,他化名“黑人先生”,是因为曾经拥有“黑和白(Black And White)咖啡连锁店”的部分股权;以至于当他为自己寻找律师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选择了伦敦的White & Co(白色)公司。
一位前苏富比的专家回忆道“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杰拉德·西格曼积累了一批重要的收藏。但当事实揭露之时,令我震惊的是收藏有多么巨大。” 流言并没有被夸张:西格曼把乐器塞满在床下,堆积在衣柜上面,在橱柜里面,以及在他昏暗的一座公寓卧室(公寓在摄政公园对面的Park Crescent)的地板上,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一些小提琴和很好的琴弓储存在Marylebone附近的银行。此外,西格曼在布莱顿及伦敦Paddington Street的房子里也找到了一些小提琴。
有这样一则在小提琴行业内相传已久的新闻:1992年,当“黑人先生去世”的消息传遍伦敦西区后,所有的经销商都感受到强烈的兴奋。最后,很多人所猜想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收藏将变为国有。但更多人希望的是,这些收藏品会被售卖。因为业内人都知道“黑人先生”的小提琴藏品具有巨大的价值!这些小提琴在20世纪40至50年代期间以较低的价格收入,其中包含有18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制琴大师的作品(约7把斯特拉迪瓦里、4把瓜耐里·德尔·耶稣,3把瓜达尼尼,等40件余乐器)。无法预期,在这样一个价格高昂的市场上(像Yehudi Menuhin拥有的Del Gesu可以卖到6百万美元),西格曼收藏品的影响将会有多么巨大或具有爆炸性!最终,这些神秘的藏品在1992年被西格曼信托基金机构予以出售。此后还出版了名为《黑人先生的小提琴》一书。其中特别收录了1751年瓜达尼尼小提琴的图文资料。
G.B 瓜达尼尼 1751年小提琴
收录在《黑人先生的小提琴》一书中
1999年,西格曼的“神秘遗产”——瓜达尼尼1751年小提琴,被瑞士实力财团莫里斯家族所收藏。直到2019年末,这把琴的拥有者是该财团的少东家亚历桑德·莫里斯先生。他曾对喻艺术基金会主席喻恒先生谈及他的收藏故事:在我(莫里斯)13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已经筹划着为从小学琴的儿子买一把杰出的小提琴。记得有一天,我的父亲在桌上摆了3把小提琴,并让我挑选。当我将每一把琴都充分试奏之后,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我的瓜达尼尼!而另外两把琴,他们是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和一把耶稣瓜耐里。为了这把瓜达尼尼,我的父亲一共支付了一百二十万瑞士法郎,这在当时的市面上也称得上相当昂贵了。感谢这把琴的陪伴,我在瑞士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上获得了金奖,随后又在美国举办的几个国际比赛上获了金奖。但后来由于大学的学业,我逐渐放弃了演奏。算下来,这把琴已沉睡了将近15年。虽然,这把琴留在我这里已没有为音乐服务的可能,但我与它有着很深的感情,不忍心后会无期。所以现在,我很高兴这把琴能够成为您和贵基金会的收藏品,因为我了解到,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演奏家正渴望着这样的顶级乐器,通过您的基金会,可以更好的支持音乐家们的艺术事业。而且,我很确信这把琴找到了它的归属,它很安全,而且我相信将来会有机会来北京看望它!”
2019年12月17日,这件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意涵的名贵小提琴被亚洲权威收藏机构——喻艺术基金会重金收藏。这件珍贵藏品落户中国为世界名琴收藏界所关注,强有力的提升了大陆地区名琴收藏水平。是喻艺术基金会珍藏的又一艺术重器。
G.B 瓜达尼尼 1751年小提琴,喻艺术基金会收藏
至此,我们清楚的了解了这把传世名琴为何以“希尔,阿巴斯,西格曼(ex Hill,ex Abas,Segelman)”而命名。感谢,那些自古至今保护着这件绝美艺术品的人们,他们中间有的曾留下姓名,有的则没有留下。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传承并珍视人类艺术精品的有功之人!
瓜达尼尼的米兰艺术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的实力足以使他与制琴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师级人物们展开竞争,而他们的杰作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顶级弦乐器的概念。当我们越是深入的研究瓜达尼尼的生平和他制琴风格的变化之时,这位制琴大师在传统制琴历史上的地位就越是复杂。
瓜达尼尼,或人们常说的“G.B”,被认为是18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制琴师。在瓜达尼尼早期使用的标签上,他声称自己是父亲洛伦佐的学生,但很少有证据表明洛伦佐也是一位制琴师。但不管瓜达尼尼受到过怎样的训练,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决定了他可以制作出最高品质的提琴。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成果与当时(或今天)其他自学成才的制琴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很难不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面对这个确凿的事实,我们必须承认瓜达尼尼的天赋之高无法估量。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制琴艺术领域不仅有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纳里琴型,也有典型的瓜达尼尼琴型。而这一琴型正是形成于瓜达尼尼的米兰时期。
G.B 瓜达尼尼 1758年米兰小提琴(侧板轮廓)
人们普遍认为,瓜达尼尼的作品仅次于伟大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朱塞佩·瓜纳里·德尔·耶稣。然而,我们有必要扪心自问,瓜达尼尼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里,换句话说,是什么促使我们对瓜达尼尼产生了如此之高的评价,远远高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制琴家。显然,瓜达尼尼作品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对工艺细腻的苛求。因为仅在工艺上,当时的许多其他制琴家也非常高超。所以,瓜达尼尼最让人惊叹的一点是,他清楚地洞察了什么样的弦乐器才是音乐家眼中最理想的乐器!
1749年,瓜达尼尼来到米兰生活。此后的10年间,是经典的瓜达尼尼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米兰,瓜达尼尼的提琴外观变得惊艳无比。他开始使用十分优质的木材和通透的橘红色漆。这期间,他设计出了特有的椭圆型音孔尤为引人注目。从米兰的第一年起,瓜达尼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小提琴外形和制作工艺细节上,比如音孔的定位和琴板弧度的改变,这可以保证他的小提琴被音乐家使用时发出最精准、最理想的音色,并且可以不断完善。在瓜达尼尼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如果没有进行不断的实验,这个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
G.B 瓜达尼尼 1751年小提琴,喻艺术基金会收藏
瓜达尼尼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仔细研究了小提琴的每个细节。他的一些最具魅力、音色最令人满意的小提琴都是从米兰时期开始制作的。这一时期的琴板弧度比较低。选用的木材质量大多比皮亚琴察时期更好。他使用色彩强烈的红色和橙红色漆,并刷涂于反光效果极好的底漆之上。镶线的宽度比皮亚琴察时期要稍窄一些,白色部分显得比较宽。琴角也更宽更平,槽面更舒缓。琴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琴头的喉部变得更深邃,弦轴箱变得更窄。相比于皮亚琴察时期线条笔直的弦轴箱,米兰时期变得像一个“三角形”,显得更为小巧。雕刻中因为使用了比较扁平的锉刀而留下许多痕迹,这种做法略不同于克莱蒙纳制琴师。有些旋首的眼也比皮亚琴察时期的更大,用于定位的刺针痕迹更深更明显。从正面观察,旋首的第二圈相比于琴头外廓,位置变得低了许多。旋首每一圈的凹槽也被挖得更深,带有瓜奈里家族晚期的风格(如威尔顿勋爵)。“眼”的形状变得更长,也更平;并且像以往一样,倾向于向前和向上倾斜。
G.B 瓜达尼尼 1751年小提琴,喻艺术基金会收藏
瓜达尼尼在米兰时期制作的F孔,其棱角鲜明,下两翼有并不明显的凹槽。下方的孔洞很大,通常呈椭圆形,这也是瓜达尼尼小提琴的经典外观。音孔的定位开口逐渐转变为更传统的样式。瓜达尼尼米兰时期的作品标签格式统一,都写着同样的文字:“Joannes Baptifta Guadagnini Placentinus fecit Mediolani…”。这些标签上也有皮亚琴察后期的GBG/P印章。
G.B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标签
此外,对于瓜达尼尼的油漆为何在米兰时期如此美观,化学家布里吉特·布兰德梅尔(Brigitte Brandmair)从全新视角做出了专题研究。他在显微镜下对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的“截面”进行了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的观察。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微量分析、活性染料和气相色谱进行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破坏性热解、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晶体学等分析方法得出了如下结论:有色漆面的成分,是一种包含了二萜针叶树脂和干性油的漆面(反光效果极佳)。这种有色漆面的成分与一些瓜奈里家族所制的提琴漆面样本非常相似。漆面样本均为单涂层。在截面木细胞中,在荧光下可见发白色或黄色的填充物(具有反光效果),还有一些是有色漆面的填充。提琴原本的木质表面首先被打磨,然后在表层上有1-2层的漆面。这些表层很薄,有规律,与原木质表层之间有清晰的界限。此外,X射线光谱分析(XRF)指出,漆面中含有钾、钙、铁、铜、锌和砷元素。其中,铁和砷元素的主要用途与漆面染色相关。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的截面
瓜达尼尼艺术生涯的四个时期
在经过大量文献与实例的研究后,笔者做出了对于瓜达尼尼人生经历的阐述。这其中包括了琐碎资料的整理以及经典文献中原文的转述。希望读者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瓜达尼尼,一位真实、可敬的艺术大师的一生。
皮亚琴察:初露锋芒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于1711年6月23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村庄比列纽(Bilegno)。是洛伦佐(Lorenzo Guadagnini,1685-1746)和多梅尼卡·斯卡拉尼(Domenica Scarani)的长子。可能因为他生日的第二天便是天主教圣徒圣乔瓦尼·巴蒂斯塔的礼拜节,所以他被取名为乔瓦尼·巴蒂斯塔。另据记载,洛伦佐在1710年至1716年间将本来的“瓜尼尼(Guagnini)”姓氏改成了“瓜达尼尼(Guadagnini)”。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瓜达尼尼的小提琴制作工艺承袭于他的父亲。然而,在最近20年的深入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们对瓜达尼尼家族的历史追根溯源,发现洛伦佐是否真的是一位制琴师,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情。
瓜达尼尼在27岁之前的经历模糊不清,他的青年时期也并没有提琴传世。所以,如果他在这一时期从事的是提琴制作,那便很可能是作为一名普通制琴学徒为他人工作。而更合理的猜测是,青年瓜达尼尼因为经常随家人一起搬迁,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短期工作。瓜达尼尼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并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有证可考的记录是在1738年初,从Borgonovo Val Tidone教区牧师那里获得洗礼证书之后,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搬到了离那里最近的城市皮亚琴察(Piacenza)。
皮亚琴察古代市徽
在皮亚琴察,瓜达尼尼找到了工作,并安定下来。有资料显示,在1742年,瓜达尼尼成为了木工协会的会员。因为加入木工协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四年的学徒经历,而在一个制琴师的木工店里当学徒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但没有明确证据能证明这个时期的皮亚琴察有能够传授小提琴制造技艺的制琴大师)。值得一提的是,瓜达尼尼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约诞生于1740年左右(29岁)——单纯从时间顺序来看,瓜达尼尼很有可能是刚到了这座城市时就开始了学徒生涯,而他开始出产乐器的时间与学徒身份相吻合。
如果说瓜达尼尼一开始就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小提琴,那必定是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和研究各种高品质的乐器,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探索精神,从这些乐器中获得制作灵感。事实上,尽管关于瓜达尼尼青年时期的信息很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与皮亚琴察当地的音乐家们往来密切。这其中包括Opici家族、Vicini家族、小提琴家兼制琴师的朱塞佩·纳多蒂(Giuseppe Nadotti),以及Zenzalari家族。然而,瓜达尼尼早期的最大支持者们是来自皮亚琴察的著名音乐家,保罗·法拉利(Paolo Ferrari)和卡洛·法拉利(Carlo Ferrari)。法拉利兄弟分别是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他们对瓜达尼尼的影响远超常人,在瓜达尼尼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其终身之友。瓜达尼尼在皮亚琴察期间,以及后来在米兰和帕尔马的几年里,制作了许多形制偏小的大提琴。很可能是由于瓜达尼尼受到了某位音乐家的启发,然后与他一同进行了测试。鉴于他与卡洛·法拉利的深厚友谊,卡洛似乎是这个角色的理想人选。各种资料表明,在皮亚琴察,瓜达格尼尼的职业生涯进展得令人满意:他制作了大量的乐器,使用木材和漆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G.B 瓜达尼尼 1742年小提琴(皮亚琴察时期)
在18世纪40年代中期,西班牙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打乱了皮亚琴察平稳的政治局势与经济生活。1749年春天,在年度教会人口普查中,表明了瓜达尼尼家族的成员众多,包括瓜达尼尼的妻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瓜达尼尼的两个妹妹。要养活七口人,对一个来自外地的制琴师来说,无论他有多熟练、多勤劳,在经济上可能都是相当大的负担。1749年9月,瓜达尼尼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女搬到了米兰;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他的其他亲属则留在了皮亚琴察。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是什么让瓜达尼尼做出了这个彻底改变他生活的重要决定。或许是因为瓜达尼尼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应对新的挑战,获得更多的客户,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或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瓜达尼尼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G.B 瓜达尼尼 1742年小提琴(皮亚琴察时期)
对于瓜达尼尼在皮亚琴察时期的艺术风格,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琴角轮廓相对来说显得比较尖锐。镶线相对较宽,黑色部分颜色坚实,这可能是因为在皮亚琴察时期,瓜达尼尼使用了乌木,而不是其他染黑的木材。上下音孔呈现圆形,并向椭圆形发展(当然,这时他的个人风格还未完全显露)。F孔下翼是平的,没有沟槽。这一时期的另一特色是两根木钉被放置在靠近镶线的地方,即靠近背板中线的顶部和底部。旋首雕刻得相当深,棱边较宽。旋首眼上也带有使用模板后所留下的“经典针痕”: 这些痕迹在瓜达尼尼的全部作品中都可见到(尽管并不总是清晰的)。琴漆的质量非常好,无论是密度还是美丽的红色都让人联想起某些迷人的威尼斯色漆。大约在1744-1745年左右,瓜达尼尼稍微改变了漆的颜色,开始使用偏橙色的色调。因为音色绝佳,瓜达尼尼的琴从事业伊始即受到当时著名演奏家的追捧。
G.B 瓜达尼尼 1742年小提琴(皮亚琴察时期)
米兰:朝气蓬勃
相对于皮亚琴察这个小地方,米兰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居住在此的贵族和中产阶级,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对艺术的兴趣结合起来。在萨马蒂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等一批有着超凡号召力人物的引导下,音乐界非常活跃而且接受度极高(萨马蒂尼是这一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尤其致力于器乐创作)。显而易见,对于瓜达尼尼来说,米兰比皮亚琴察更具吸引力。而这次搬迁也得到了瓜达尼尼的好友卡洛·法拉利的热情支持。同时卡洛也成为了瓜达尼尼的商业代理人。多年来,卡洛一直在米兰表演独奏,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从他高昂的出场费中便可得到证实,而与法拉利的合作,确实是瓜达尼尼最好的选择。同样,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米兰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18世纪上半叶,格兰奇诺家族(Grancino)和泰斯多勒家族(Testore)的作坊或是停产、或是衰退。而其他本地制琴师的水平都不高,传统技法近乎失传。因此,瓜达尼尼到米兰的那一年(1749年),另一位来自皮埃蒙特(Piedmont)的杰出制琴师卡洛·费迪南多·兰多菲(Carlo Ferdinando Landolfi)也搬到了那里,这些都并非巧合。
G.B 瓜达尼尼住在离米兰中心教堂不远的地方
瓜达尼尼在米兰生活了近十年(1749年至1758年)。在这一时期里他努力的工作,非常多产,制作了大量精妙绝伦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他使用精心挑选的木材和优质的漆,他非常注重外观美感和音色品质的统一。服务于高端市场和富有的客户。相对于在皮亚琴察的岁月,此时瓜达尼尼的风格更加成熟,他的乐器也传达了强烈的艺术个性。
瓜达尼尼在米兰的十年时间是制琴师精力体力都处于最佳状态的十年(从38岁到48岁),也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其中制作的小提琴数量约占其一生总量的三分之一。他共制作了大约近百件提琴,目前存世的约有83把小提琴(1749年约3把;1750年约14把;1751年约6把;1752年约6把;1753年约12把;1754年约9把;1755年约13把;1756年约1把;1757年约8把;1758年约11把),1757年制作的约1把中提琴和约5把大提琴,分别制作于1752年、1754年、1755年、1757年以及1758年。这些乐器足以媲美甚至超越了同时期克雷蒙纳制琴家的作品。
1751年,在瓜达尼尼制作的小提琴当中,目前存世的约有6把。这时的瓜达尼尼处在事业顺风顺水的上升期。从容有效的工作效率使得制琴大师可以对每一件作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喻艺术基金会收藏的这把“希尔,阿巴斯,西格曼”1751年小提琴正是这一创作高峰期的翘楚之作。做工之精妙、保存之完整、音色之华美在存世的瓜达尼尼作品中都显得极为突出、十分珍贵。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小提琴,
1751年制作于意大利米兰
名为“希尔,阿巴斯,西格曼“,喻艺术基金会收藏
瓜达尼尼在米兰的工作室位置仍待求证,但因他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离中心大教堂几米远的圣萨提罗教区接受洗礼,所以可以确定他住在这个地区,或可能也在那里某处工作。但现有的资料很少,很难再进行更多的考证。
瓜达尼尼在米兰时期制作的小提琴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这些杰作与他在1771年到达都灵后创作的那些小提琴一起,为收藏家和演奏家们所热情追捧。米兰时期的琴漆是18世纪中期意大利最好的之一,这种漆的强度很好,但也比18世纪初期克莱蒙纳或威尼斯的琴漆稍脆弱。即便如此,这些乐器仍然展现出强烈的个性。这些小提琴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由一位大师在摒弃了没有必要的顾虑之后相当快速的制成;是一位正在享受其职业生涯最佳时期的艺术家在其技艺完全成熟之时完成的。这些琴是一段历史,是艺术品,同时也适合那些最为挑剔的演奏家。
帕尔玛:砥砺前行
如果说皮亚琴察是座沉睡的小镇,米兰是生机勃勃但是拥挤喧嚣的国际化商业中心,那么帕尔玛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帕尔玛是一个小而充满活力的城邦国家。经过了西班牙和奥地利主权更替,在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结束后,帕尔玛、皮亚琴察和瓜斯塔拉被划分给西班牙国王的儿子唐·菲利波·迪·波旁公爵(Don Filippo Di Borbone)。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羽翼未丰的公爵出生并成长在马德里,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法尔内塞(Elisabeth Farnese)是帕尔玛人,是西班牙国王的第二任妻子。波旁公爵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手,他酷爱于狩猎和艺术,支持公国的文化发展。欲将其建设成了一个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并冠以“意大利雅典”的美名。1758年春天,瓜达尼尼决定搬到帕尔玛生活。而这个决定与公爵的召唤有着密切的关联。
波旁公爵不惜重金发展文化和艺术,大量的法国艺术家、舞蹈家、演员、设计师和建筑师搬到了帕尔玛。公爵把自己领地的艺术发展交给了一位非常干练的宫廷官员纪尧姆·蒂罗(Guillaume du Tillot)。他于1749年追随波旁公爵从马德里来到帕尔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担任了各种要职,最后升为首相。在蒂罗的推动下,帕尔玛的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蒂罗还致力于扩大和完善公爵的管弦乐队,并且为此从米兰召来了卡洛·法拉利(瓜达尼尼的挚友),每年支付其8000帕尔玛里拉的薪水。
对于想要离开米兰,制琴水平一流,向往着平静与归宿的瓜达尼尼来说,当时的帕尔玛毫无疑问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这里的音乐氛围发展前景很好,并且只有一个专业的制琴师,安德烈·吉赛贝蒂(Andrea Gisalberti)。吉赛贝蒂可能将他的一生更多地奉献于现有乐器的维护和修理,而不是创造新的乐器。吉赛贝蒂出生于1680年左右,18世纪中期时他已经很老了。显然,瓜达尼尼搬到帕玛尔也受到了卡洛·法拉利的启发,并仔细考虑过。1758年春末,已近50岁的瓜达尼尼来到帕尔玛,在市中心的一所宽敞的房子里安顿下来。种种迹象表明,瓜达尼尼所居住的房子来自于一位公国大臣的名下。所以,这一迁居应该是得到了宫廷的支持,甚至可能是双方一致同意的结果。
在瓜达尼尼的新琴行开业后,他立即向首相蒂罗提出了对进口乐器征收关税的要求。原因是这一措施将极大地保护当地制琴师。而这一请求一经提出便被采纳,证实了公国对瓜达尼尼的保护。
没过多久,帕尔玛的音乐发展进入了滞缓期。1759年12月,波旁公爵的母亲伊丽莎白在凡尔赛宫为大女儿筹办婚礼时去世。随之而来的哀悼期对音乐家的演出收入及琴行的生意都毫无益处。几年后,不幸的事再次发生:1765年7月18日,波旁公爵在返回帕尔玛的途中,途径阿列山德里亚城(Alessandria)时意外死亡。为了表示哀悼,公爵领地一年内所有的剧院演出都被取消。公国的继任者唐·费迪南多是位15岁的男孩,显然还没有能力管理这个国家。随后,权臣蒂罗掌握实权,他立即开始削减宫廷开支,以平衡财务状况。1766年3月,在禁止公开演出期间,颁布了一项法令,削减了拨给宫廷管弦乐队的资金。多名乐手被解雇或薪水被削减。降薪幅度之大,在薪酬最高的音乐家卡罗·法拉利身上也不例外,他的年薪从14000里拉降至10000里拉。在这个制度下,瓜达尼尼的名字仍出现在公国领薪人员的名单中,虽然薪酬已大不如前。
瓜达尼尼此时苦恼于能体面地把三个女儿嫁出去,同时他要维持和照顾众多的家庭成员,与几年前相比,瓜达尼尼的财务状况已经恶化。尽管蒂罗试图平衡经济状况,但宫廷的支出越来越少。使得瓜达尼尼很可能难以维持整个大家庭的开支。就连卡洛·法拉利也被迫搬到一个较便宜的住所。1769年夏天,唐·费迪南多公爵大婚。婚礼要求豪华的表演,这加重了宫廷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减少了瓜达尼尼的收入。瓜达格尼尼能够指望得到王室中一部分人的支持已经不大可能,他应该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需要寻求一条出路。
1771年,瓜达尼尼请人代笔写信给蒂罗,请求在一所贵族学校(Collegio dei Nobili)教授提琴制作技术。鉴于该学院的高水平与瓜达尼尼贫乏的文化教育背景格格不入,蒂罗拿不准瓜达尼尼此举的真正目的。于是,蒂罗满足了瓜达尼尼提出的另一个要求,即允许瓜达格尼尼离开帕尔玛,去其他地区发展。同时,蒂罗还拨付一笔专门用于搬迁的款项。1771年5月20日,唐·费迪南多公爵签署并同意了“向小提琴师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一次性支付3600里拉,允许他去任何地方定居”。显然,瓜达尼尼将失去他领取养老金的权利,然而,这应该是瓜达尼尼深思熟虑后,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1771年,瓜达尼尼60岁。这次搬家,悲伤的情绪笼罩着这一家人:瓜达尼尼的三个已出嫁的女儿将留在帕尔玛,他们知道彼此再也无法相见了。此行的终点都灵相隔遥远,那里有着不同的传统,新的挑战。从各个方面来看,此次搬迁似乎是在一种绝望情绪的驱使下所做的选择。而这种情绪是在十二年前瓜达尼尼刚刚抵达帕尔玛时绝不曾想到过的。
G.B 瓜达尼尼 1767年小提琴(帕尔玛时期)
在瓜达尼尼帕尔玛时期的前几年中,他的作品质量优良,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琴师对自己艺术能力的信心。这几年中,制琴所用的木材都是高品质的,多用美丽的深红色漆。下方的音孔仍然有着米兰时期的椭圆形,而位置较低的定位槽口则是瓜达尼尼在帕尔玛时期所制提琴的突出特点。琴头线条设计果敢有力,旋首眼有典型的针刺痕。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品没有米兰时期的那样华丽,但纤细的F孔、更窄长的琴角,都表现出瓜达尼尼依然力图秉持细致的工艺。在帕尔玛的最后几年中,瓜达尼尼也制作了一些让他感到不满意的作品,这些提琴在瓜达尼尼一生的作品中不怎么被后世关注。在帕尔玛期间,瓜达尼尼开始在提琴标签上加上缩写字母“C.S.R”,意为“为殿下服务”(Serviens Celsitudinis Suae Realis)。
都灵:独领风骚
都灵的皇家歌剧院
1771年夏秋之交,瓜达尼尼举家从帕尔玛搬到了都灵(Turin)。无论从地理、政治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都灵都展现出勿庸置疑的优势。作为撒丁王国宫廷所在地,都灵的音乐生活十分活跃,著名的皇家剧院(Regio Theater)和神圣教堂音乐厅都拥有常驻乐团。这一时期都灵首屈一指的音乐家是普尼亚尼(Gaetano Pugnani)。他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在早于1770年代,他就已经吸引大批学生来到都灵。他也负责管理皇家剧院管弦乐队里超过25名小提琴手,而这些人都被要求使用高品质的乐器。在1770年代,都灵并没有适合的、技艺纯熟的制琴师。显然,瓜达尼尼的来到填补了这一空缺。
瓜达尼尼家族在搬来之前就已经认识一些来自剧院的小提琴手。当然,瓜达尼尼家族在都灵定居之后不久,便竭尽全力的试图成为更多音乐家的乐器供应商。与此同时,瓜达尼尼正开始同一位在制琴史上发挥重大影响的人物结盟,他就是科希奥伯爵(Count Ignazio Alessandro Cozio di Salabue,1755-1840)。
1773年,科希奥伯爵当时仅有18岁,但是他对小提琴的兴趣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他不仅将小提琴看作一种乐器,而且也将其视作艺术品。我们并不确切的知道科希奥伯爵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与瓜达尼尼建立联系的。但显然,这位专业制琴师立刻赢得了伯爵的信任。科希奥伯爵开始从瓜达尼尼处订购新的乐器,而且在很短时间内便跟他签订了合约。1773年末,合约正式签订。其大致内容是:对瓜达尼尼制作的每一把小提琴,科希奥伯爵都将支付30里拉。科希奥伯爵负责购买、提供木材、油漆原料等其他相关的开销。
这份合约可能规定了瓜达尼尼只能为科希奥伯爵工作。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科希奥伯爵几乎购买了瓜达尼尼在当时所能制作的全部乐器:从文献目录中我们得知,科希奥伯爵1773年至少拥有瓜达尼尼制作的10把小提琴,1774年11把,1775年14到15把,1776年12把,外加几把大提琴和中提琴。考虑到瓜达尼尼还参与了伯爵的一些古董乐器“现代化”的修复工作,很显然他已经几乎没有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了。此外,科希奥伯爵还利用瓜达尼尼寻找、购买大量珍贵的乐器。
G.B 瓜达尼尼 1774年小提琴(都灵时期)
可以想象的到,瓜达尼尼终于过上了他想要的富足而稳定的生活。他辛勤的劳作、照顾了数量众多的家人,而且他天性渴望自由,从不喜欢受制于人。对于一位有着丰富经验、60多岁的制琴师来说,接受和听从年轻收藏家的指示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所有最优秀的制琴师一样,瓜达尼尼在制琴时带有自己的特色,避免简单的模仿,总是注意不违背自己的风格。相反,科齐奥对瓜达尼尼永远不会完全听从他的指示而感到恼火,在他的笔记中提到:“已故的乔瓦尼·瓜达尼尼曾在都灵为我制琴,使用的是外国木材;令我欣慰的是,在我监督的三年内,他制作的乐器有了很大的改进。坦白说,这些改进非常成功。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缺乏内涵的人。头脑固执,耐性一般。他需要靠一个人工作来养活一个大家庭(有很多孩子)。他雄心勃勃地想让人们知道,他使用的这些工艺和清漆的提琴是他的作品。我无法说服他去模仿更杰出的提琴制作家,更不用说使用他们的模具了。”除此之外,乔瓦尼·巴蒂斯塔还时常抱怨延迟的低报酬,这很可能就是导致合约破裂的原因之一。
就在签订合约后几年时间里,瓜达尼尼和科希奥伯爵的关系迅速地走向下坡。1776年由瓜达尼尼口述、他的儿子盖达诺(Gaetano)代笔给科希奥伯爵写了一封信。这位年长的制琴师激动的向这位年轻的伯爵保证了自己的忠诚与诚实:“我可以告诉您,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欺骗过您,我不是一个小孩子,我永远不可能对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主人作出不利之事。” 最后,瓜达尼尼与科希奥伯爵之间的合约于1777年5月18日终止。瓜达尼尼再次成为一名“自由”的制琴师,但是他与科希奥伯爵之间开始了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当时,科希奥伯爵已经拥有大量乐器藏品,他开始试图卖掉自己已经不再感兴趣的乐器。从这时开始,科希奥伯爵的部分乐器藏品被放到瓜达尼尼的工作坊中售卖。这种新的合作关系对二人都是有利的。
正是在这一时期,科齐奥从保罗·斯特拉迪瓦里那里获得了斯特拉迪瓦里作坊的“遗产”。因此,瓜达尼尼得以学习这位大师的作品,这对他的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都灵时期,他使用的琴漆再次呈现出米兰时期曾大量使用的红色调。这时期制作的小提琴不仅显示出斯特拉迪瓦里的影响,而且也展现出瓜达尼尼后期作品的粗犷风格。从1775年开始,我们还看到瓜达尼尼的标签加上了“Alumnus Antonius Stradivarius”的字样。这并不是为了暗示他与斯特拉迪瓦里之间有任何实际的工作关系,而是为了向这位大师致敬。
1782年,瓜达尼尼居住在都灵地区马切塞·马罗(Marchese Marro)镇,位于圣托马索教区的一栋豪宅中。跟他一起居住的共有六人:包括他的妻子,承担助理工作的三个儿子盖塔诺、菲利波和卡洛,以及女儿安吉拉和塞西莉亚。在1783年末教会的记录中,瓜达尼尼自称“克莱蒙纳人;68岁;小提琴和其他乐器制作家;拥有价值超过100桶葡萄烈酒的动产。” 很明显,第一项内容是假的,第二项内容并不准确,第三项是正确的;第四项我们已无从考证。著名乐器专家欧内斯特·多林曾提出,瓜达尼尼在迁移到都灵时曾“虚构”称自己是克雷莫纳学派的继承人,这种说法在当时得到了科希奥伯爵的认可。因此多林将这种说法解读为瓜达尼尼“真实的伪装”,即瓜达尼尼自称为克雷莫纳学派的继承人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宣传手段。
G.B 瓜达尼尼 1785年小提琴(都灵时期)
1786年9月18日,在接受完临终傅油礼之后,瓜达尼尼在都灵圣马蒂亚区(San Mattia)的家中去世。葬礼在两天之后举行,瓜达尼尼被安葬在波河畔的城市墓园。不到两个月之后,他的妻子起草了一份去世丈夫的财产清单。瓜达尼尼很可能此前已与儿子们做好约定,因此工作坊的财产已经被处理,只列出少量的遗产,目的是规避大量财产造成的遗产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制作提琴的工具之外,清单中还有12根琴弓、24捆马尾毛、以及一部用来缠绕琴弦的设备。这显示出,这位制琴师的工作坊可以为顾客提供从购买乐器、琴弓换毛到购买琴弦的全套服务。
在都灵,瓜达尼尼起初使用了一些产自皮埃蒙特地区的本地木料。在遇到伯爵之后,他又拥有了华丽的进口木料。此后的琴板弧度变得更平,这一时期的乐器音量表现的非常大。1774至1776年,瓜达尼尼的作品呈现出高贵的气质,似乎又回到了米兰时期的自信与优雅。靠近轮廓线的凹槽变得十分平缓,琴边圆润有力。F孔的下翼有了凹槽。1776年以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带有更加豪放与冲动的风格。F孔更为垂直,弦轴箱被加长,从正面和背面观察都近似于克莱蒙纳大师们的做法。这时候的镶线与轮廓线相距甚远,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琴头旋首的棱边达到了一生中最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底漆颜色变得非常鲜艳,漆面颜色显得十分张扬。这一时期的瓜达尼尼,无疑是18世纪末期意大利艺术造诣最高的制琴大师,他晚年的作品中体现出了迷人的自信与豪放,宏大而富于变化的音色,为瓜达尼尼一生艺术成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G.B 瓜达尼尼 1785年小提琴(都灵时期)
在瓜达尼尼去世之后,家族的店铺继续运营,生意兴隆。最初的负责人是盖达诺,他与兄弟们一起合作;之后的负责人是与他同名的侄子(盖塔诺二世,卡洛的儿子)。此后,瓜达尼尼家族在都灵的店铺一直活跃至20世纪初期。家族中其他成员在历史上很少被记述,可归因于两点:他们的创造天赋无法与这位家族领袖媲美;而且,可以确信完全属于瓜达尼尼后代所制的提琴数量太少,以至于我们无法对它们的风格进行恰当的评论。
瓜达尼尼制作的卓越提琴作品,值得人们的赞誉,是人类艺术历史上璀璨的明珠。在饱经沧桑的漫长一生中,这位来自意大利乡村、不识字的制琴师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饥饿;他曾漂泊,也曾住在华丽舒适的房子里。在我们看来,他仅凭借自己的双手与天赋就制作出了足以媲美克雷蒙纳顶级大师的作品,而他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的品味与研究。
瓜达尼尼的四个时期,就是这位制琴大师艺术成就的历史。身处不同的人生阶段,大师对于生命和艺术有着不一样的观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瓜达尼尼的每个重要时期都曾有佳作问世!当我们摒弃那些并不重要的促狭与偏见,客观的解析和欣赏瓜达尼尼各个时期的作品之时,那种感悟一定会更加真切、深刻。
人生如河流,哪怕逆水行舟。际遇如激荡亦或是细流,或拍打着礁石,或在沟壑中蜿蜒曲折。最终,流入大海,去到那永恒的归宿。瓜达尼尼,一位真实又可敬的艺术大师。他将生命化成绝美的艺术品,融入了时间与空间的永恒 ......
The End
本文作者: 杨小洋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猎琴人·名琴宝鉴,作者杨小洋,仅供参考、交流、学习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琴界网·曹氏提琴(中国)直营店
The direct store of QinJie·Scott Cao Violins
电话(Tel):020-36588181 / 66625380
手机(M/P):18127810723 陈老师(Miss. Chen) / 18676831118 陈老师(Mr. Chen)
网址(Web):https://www.stviolins.com
地址:广州番禺南村镇番禺大道北346号万利商业园B-403
Add:B-403, Wanli Business Park, No. 346, Panyu Avenue North, Nancun Town, Panyu, Guangzhou